臺灣淨零策略與永續發展協會
協會專欄

全球淨零轉型啟示錄:從日本經驗看台灣減碳之路

全球淨零轉型啟示錄:從日本經驗看台灣減碳之路

在氣候變遷的巨大浪潮中,全球各國無不加速邁向淨零排放,而亞洲國家的減碳策略更是備受關注。作為亞洲經濟強國,日本的減碳政策與台灣有不少相似之處,從其經驗中,我們或許能找到台灣未來的減碳啟示。

 日本的減碳現況:進步與挑戰並存

日本的減碳政策在國際評級中表現尚待加強。根據國際氣候行動追蹤組織(Climate Action Tracker),日本目前的減碳計畫僅能將2030年排放量較2013年減少31%38%,遠低於其42%的官方目標,更難以達成1.5°C控溫路徑所需的60%減排幅度。

儘管如此,日本政府仍積極尋求突破,2023年推出「綠色轉型(GX)基本政策」,計畫未來十年投入約150兆日圓(約1兆美元)公私資金,並成立「GX聯盟」,已有747家企業響應,這些企業合計占全國碳排放量的50%

其中,日本於2024年發行全球首支主權轉型債券「日本氣候轉型債券」,開創綠色融資新模式。然而,專家對日本碳定價機制仍持保留態度——2026年即將上路的排放交易制度是否為強制性、2028年碳稅是否定價過低,都是未來能否有效減碳的關鍵挑戰。

 歐盟攜手日本:氣候合作新趨勢

2025218日,日本與歐盟於東京舉行第二次氣候變化高層對話,雙方承諾深化雙邊合作,共同推動氣候中和目標。會議中,日本環境省副部長松澤裕高與歐盟氣候行動總司司長Kurt Vandenberghe共同主持,強調即便國際局勢變動,如美國退出《巴黎協定》,雙方仍將堅守氣候承諾。

雙方交換了關於碳定價、碳邊境調整機制、脫碳技術、可持續金融等領域的意見,期望透過技術與政策交流,確保巴西貝倫COP30氣候峰會取得突破性成果。

 氫能:全球減碳布局的關鍵棋子

在全球減碳策略中,氫能被視為未來低碳能源的關鍵。2025年,美國氫能市場預計以藍氫為主導,年產能將達到150萬噸,遠超綠氫的成長速度。多個大型藍氫計畫即將進入最終投資決策階段,美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藍氫生產國。

然而,綠氫的發展仍面臨挑戰,尤其在美國,川普政府對潔淨能源的支持度較低,可能影響綠氫投資進度。此外,電網併網延遲與數據中心的高電力需求,使得綠氫發展的速度不及預期。

相較之下,南美、中東、印度及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綠氫發展潛力巨大,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,可望提供低成本的綠電,推動大型綠氫項目的落地。

台灣的減碳挑戰與機遇:

台灣的淨零轉型與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,同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,產業結構以高耗能製造業為主,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受限。然而,台灣已設定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,並推動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修法,逐步建立減碳法律基礎。

借鑒日本經驗,台灣可考慮以下策略:

1. 強化碳定價機制——避免日本碳稅過低的問題,確保碳市場能有效誘導企業減排。

2. 發展綠色金融工具——參考日本氣候轉型債券的做法,為減碳產業籌措資金。

3. 深化國際合作——與歐盟等氣候領導者加強技術與政策交流,提高全球競爭力。

4. 推動氫能技術應用——審慎評估台灣發展藍氫與綠氫的可行性,為能源轉型奠定基礎。

 

日本的經驗顯示,減碳轉型需要長期規劃與穩健執行,政策的精準度、產業的配合度以及國際合作的力度,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。台灣在這場全球淨零競賽中,應善用國際合作機會、推動有效的減碳機制,並擁抱新興技術,才能在確保經濟競爭力的同時,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。

[1]: https://climateactiontracker.org/countries/japan/policies-action/
[2]: https://climate.ec.europa.eu/news-your-voice/news/second-high-level-dialogue-climate-change-between-japan-and-eu-2025-02-20_en
[3]: https://tcan2050.org.tw/2025-%E4%BA%8C%E6%9C%88%E6%B7%A8%E9%9B%B6%E8%BD%89%E5%9E%8B%E6%96%B0%E8%A8%8A/